+

西安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工作总结-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3-09-19

按照西安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关于在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学、三进、三落实”活动的通知》,我们结合2022年度实际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

2022年4月13日,西安市科技社团党委下设的西安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党支部在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党员活动室召开了换届会议,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研究会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研究会副理事长、资源学院党委书记黄喜峰、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侠教授出席会议,原党支部书记孙德成老师、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兴科教授、副秘书长、资源学院副院长李佐臣教授及研究会支部党员参加了换届会议。

杨兴科秘书长传达了《中共西安市科技社团委员会关于做好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介绍了关于支部委员会换届工作的流程要求,并对本次支部换届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原党支部书记孙德成对研究会2021年党建学习情况、中心任务完成情况做了年度总结和述职发言,重点介绍了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研究会支部积极参加长安大学70年校庆和张伯声论坛活动及“张伯声奖”评选表彰等重要事项活动。黄喜峰书记代表资源学院党委对本届研究会党支部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希望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目标导向,强化党史学习,弘扬和传承张伯声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努力提高地质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为再创地质事业辉煌而努力奋斗!

换届会上,所有参会党员按照西安市科技社团党委要求及《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选举产生了西安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新一届委员会成员。

全体党员十分团结,对分配的工作都没有怨言,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基层党建责任,不断加强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研究会党支部狠抓学习教育,把握正确方向导向

2022年在市科协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党支部“三会一课”和资源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内练内功,外树形象,充分发挥支部的枢纽、保障作用。

研究会党支部紧密围绕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加强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定期组织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做到每个季度组织学习活动和相关工作研究碰头会,切实提高学习和活动的质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研究会党支部坚持以“三学”为基础,强化政治引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学习任务,在党员自学的基础上,邀请了长安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怀平教授为党员作主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从党的二十大主题、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和解读,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重大政治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党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三、2022年学会相关中心任务完成情况

2022年构造研究会全体成员团结协作,结合市科协学会中心工作任务和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

1.科创中国·西安智库积极推荐智库专家

为促进西安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为“科创中国·西安智库”积极推荐了本研究会地质资源能源评价与地质工程、地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领域的3位专家:杨兴科教授、高志亮研究员、何虎军副教授,并积极参与和支持“科创中国”·西安科学家博物馆和科技成果展示厅建设。最后,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兴科教授被市科协学会服务中心聘请为“科创中国·西安智库” 专家。

2.举办第11届地球文化节暨纪念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

为响应西安市科协第30届“科技之春”系列活动,构造研究会联合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共同举办了第十一届地球文化节暨纪念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系列活动。2022年4月22日上午,长安大学第十一届地球文化节暨纪念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系列活动开幕式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长安大学团委副书记张红、研究会副理事长、资源学院党委书记黄喜峰、研究会副理事长、资源学院院长李荣西、学院党委副书记武永江、副院长程宏飞等出席开幕式,教师代表、学生干部和来自全校10余个院系的研究生、本科生近300人参加了开幕式。资源学院2021级本科生汪娅丹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宣读了世界地球日倡议书,她倡议所有同学积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投身生态环保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汇聚青春力量。2018级本科生唐国卿同学以“寻梦与追思:从课本到实践—我的大学野外科考实习”为题,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等形式为大家讲述了其在四川峨眉山、新疆天山和陕西太白山、秦岭等地的科考经历,带大家进一步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地球科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举办地球文化节暨纪念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系列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学子形成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通过举办地学文化交流研讨会、专题系列讲座、专业竞赛等活动来不断加强地学专业学生的技能知识和文化素养。地球文化节自举办以来已成为研究会和长安大学弘扬地球科学文化、普及地学知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资源学院各专业与地球紧密相关,珍惜大学生活时光,营造扎实专业学风,把握关键问题,有责任担当,处理好工程实施和生态环境、人文伦理等关系,探索地球奥秘和保护地球精神心态,构建格调高雅、青春活泼、艺术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地球科学校园文化品牌,为西安市“科技之春”系列活动增添亮丽的色彩。

3.举办“学术金秋”系列活动

2022年10月-11月,构造研究会主办和协作承办了3场“学术金秋”学术报告会活动,主题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如关于气候变化、“碳中和的重大意义及其对地球科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总体思路和部署重点”等科学问题。特别邀请了香港大学柳中晖教授、西北大学马劲风教授、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宗起研究员,面向研究会科研人员和师生,进行了线上会议学术报告与深入交流。

【第1场学术报告】西北大学马劲风教授于10月24日晚上主讲“碳中和的重大意义和对地球科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兴科教授与230名师生参加。研究会副理事长李荣西教授主持报告会。

马劲风教授首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任务,并概略介绍了与此相关的气候变化的基础科学问题,如全球变暖导致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记录;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和政治危机等;人们对气候变化研究和采取措施的历程。马劲风教授详细阐释了实现碳中和的意义、路径和变革方式,实现碳中和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比国内外应对碳中和措施来总结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措施,并重点阐述了碳中和对地球科学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马劲风教授对参会师生提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李荣西副理事长对本次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感谢马劲风教授为全体师生所作的精彩报告,为师生们带来了新的学术思想和相关知识。

马劲风教授学术报告现场及与师生学术交流情况

【第2场学术报告】香港大学柳中晖教授于10月31日上午主讲“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型”学术报告。由长安大学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和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承办,以线上学术报告讲座形式举办,共320余名师生参加。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佐臣教授主持报告会。

柳中晖教授首先介绍了近年来他所从事的一些科研工作项目和科研方法,包括对北大西洋地区整个EOT的详细SST变化,海洋水柱结构及其是否属于早期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及通过EOT重新定义CO2结构。其次,柳教授介绍了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型过程中的轨道周期变化研究中的相关进展,揭示这一气候转型伴随轨道周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始新世-渐新世转型时,亚洲大陆气候的轨道周期转型和干旱化的趋势变化可能与同时代大气CO2浓度降低和南极冰盖大规模形成等边界条件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南极冰盖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全球环境和生物效应提供了新证据资料。最后,柳教授详细解答了师生们的提问,比如样品的获取方式、大气CO2浓度与温度的变化的时间尺度关系等科学问题,使与会者对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型和变化,有了详细的了解。

香港大学柳中晖教授学术报告

【第3场学术报告】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宗起研究员于11月17日晚上主讲“全国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总体思路和部署重点”报告。由西安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和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主承办,以线上学术报告讲座形式举办,研究会副理事长、资源学院院长李荣西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兴科教授等出席会议,120余名师生线上参会。由研究会副秘书长、资源学院副院长李佐臣教授主持。

王宗起研究员首先系统研判了我国能源、战略性矿产产业结构和需求形势,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我国矿产勘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继而围绕国家总体安全观,详细阐述了新发展理念下绿色高质量找矿行动部署思路和重点工作方式。他强调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矿产勘查开发和管理全流程,调整优化勘查重点矿种,做到“保底线、补短板、强优势、辟新域”,主攻重点类型,寻找大、易、富矿。最后,王首席指出地质找矿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区域性和实践性工作。在当今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围绕影响全国重要成矿区带地质找矿突破的重大问题,需要突出地球系统科学等学术思想,不断地发展和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依靠科技和人才,以提高地质找矿的实际效果,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驾护航。

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王宗起研究员学术报告

四、下一步党建工作思路和2023年度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扎实推进“三学、三进、三落实”活动,紧密围绕研究会中心工作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度主要围绕市科协中心工作,完成科技之春、地球文化节、年审材料、学会服务中心对接的西安智库和科学家博物馆建设、学术金秋、纪念张伯声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张伯声论坛、张伯声奖颁奖活动等相关活动。


西安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

202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