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伯声基金章程

(2021年1月8日第三届基金管理委员会议通过,2021年4月17日张伯声论坛通过)

一、性质和发展历史及宗旨

“张伯声基金”成立于1992年,是长安大学已故中国科学院张伯声院士倡议并筹建起来的。是在陕西省科协和西安市科协领导下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挂靠在长安大学教育基金会和西安市科协下设西安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

著名地球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伯声教授(1903—1994),曾任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生前为原西安地质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他自1930年由美国留学回国以来,一直从事中华地质教育和地球科学研究六十五个春秋,为祖国培养了数千名高级地质科技和管理人才,对新中国建设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并荣膺全国优秀教师及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堪称“一代地质宗师”。建国之初,张伯声先生率先响应人民政府之号召,在豫西地质矿产考察中,为河南平顶山煤矿和巩县铝土矿的发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他急国家之所急,代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踊跃承担了为新中国培养大批石油及矿产地质专门人才的光荣任务,这些人才早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及其他地质矿产勘探开发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地质学基础理论方面,张伯声教授在前寒武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而其最突出的建树是在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创立了“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它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黄汲清的“多旋回说”、张文佑的“断块说”、陈国达的“地洼说”等,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公认为中国五大构造学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国家前副主席王岐山曾在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的外事活动中,曾多次讲到张伯声“波浪镶嵌学说”的科技价值和理论意义。张伯声先生德高中州、望重西陲、学贯中西、誉满全球。这是科学界和广大学子对张伯声先生由衷而崇高的评价。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在地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也均已显示出重要意义,在生产实践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伯声院士生前曾多次谈到要成立一个奖励基金,以奖励在地学方面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并将自己全部的稿费和奖金捐献出来,用作奖励资金的启动费用。1992年3月25日至29日在西安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术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40多个单位,270余名代表热烈响应张伯声学部委员的这一善举和愿望,与会代表一致建议立即着手组建张伯声基金筹委会,并责成构造研究会秘书组承办。实际上,在1991年4月4日构造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时,就提出要尽快建立“张伯声地质构造学基金会”的建议, 以期弘扬发展张伯声的治学和教育思想,奖励和培养地学新秀。挂设在原西安地质学院的“西安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是根据“西安市科协发字(88) 第094号” 批文,于1988年10月5日成立的。构造研究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张伯声院士对地质科学事业的重大贡献赋于构造研究会以巨大的号召力和持久生命力。张伯声先生博大精深的地学哲学思维更使构造研究会象磁石吸铁般感应和吸引全国各地的地学工作者,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人从事张伯声所创立的波浪镶嵌构造理论研究。研究会至今已组织举办了六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科技影响很大。构造研究会于1992年3月25日组建了“张伯声地质构造学基金会”筹备组,挂靠在原西安地质学院和构造研究会代管,资金积累在不断增大。在原西安地质学院(199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持续支持下,张伯声基金于1999年底资金积累达10万余元。2000年1月10日,原西安工程学院校务会与构造研究会协商建议“张伯声地质构造学基金会”更名为“张伯声基金会”,并组建了第一届“张伯声基金管理委员会”,于2000年7月4日在长安大学南区东院雁塔校区图书馆前矗立的张伯声塑像揭幕大会宣布通过,并对其原章程进行了修改。

自2000年4月18日长安大学合校组建以来,“张伯声基金会”在长安大学领导长期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同仁和校友们的鼎力相助下,张伯声基金的资金积累在不断扩大。这样就可以更广更多地奖励在地学方面优秀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地学科技工作者,以促进地球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张伯声基金”将通过多种奖励的方式鼓励广大地学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地学的研究和学习,使这一学说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推动整个地球科学研究事业的持续进展,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2021年借助长安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在长安大学教育基金会张伯声基金项目和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人士捐赠活动中,广大校友和社会人士积极为张伯声基金筹集捐款,无论您捐赠多少,都是时雨甘露,您的每一份捐赠贡献和支持,都将对弘扬张伯声先生高尚的师德、八项品德和学术思想,传承大师对西部地学教育和科技报国奉献精神,推动我国地球科学与西部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针对西部公益慈善捐款,如果个人捐赠超过1万元者,可以按照1∶1配套经费,即个人捐款超过1万元,教育部给予1万元经费支持。为了更大规模和效益化提升捐赠数额,鼓励各位捐赠者个人,作为张伯声基金项目的实名捐赠者,在捐赠协议书实名登记和捐款。长安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张伯声基金衷心感谢各位公益捐赠者,并将根据规定,制作捐赠证书予以颁发。遵从捐赠者意愿,在基金网站或在适当场合公布捐赠者姓名和捐赠数额,或予以表彰捐赠者。

二、资金来源

1.张伯声教授的稿费和奖金;

2.国内外个人或团体捐赠;

3.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资助;

4.基金的部分利息返回本金。

三、张伯声基金和构造研究会的任务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

2.支持张伯声基金和构造研究会等相关组织机构的学术活动;

3.评选优秀论文和著作;

4.表彰为张伯声基金和构造研究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5.支持张伯声基金和构造研究会会员在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术研究及科学应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服务;

6.奖励在地学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子和成果突出的地学科技人员。

四、基金管理委员会

1.在省、市科协领导下,组建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组成在5-9人,设主任委员(会长)1人,副主任委员(副会长)5-6人,秘书长1人(以上均是管委会常务委员)。

2.管委会职责:

(1)筹集、扩大张伯声基金,安排基金利息的使用;

(2)组建或委任评奖委员会,不断完善评奖办法,组织评奖活动;

(3)监督基金会财务活动,监督和保证基金的本金不予支取,保证基金的年利息持续增加;

(4)依法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民政部门报告财务收支与活动情况,接受人民银行和民政部门的监督。

3.管委会的人选产生:

管委会由热心于推动张伯声先生所创立的地质构造学术思想发展的人组成。人选的产生主要从捐助的团体与个人中,根据捐助的资金数额遴选,部分从长期从事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荐举。

(1)正、副主任委员(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由管委会民主协商产生;

(2)凡个人捐助人民币(含从由个人支配其使用权的科研经费、业务费等中捐助的款额)累计达5000元以上者,可任一届委员,1万元以上者2届连任,余类推┅┅,2万元以上者即认定为终身委员(或终身荣誉委员);

(3)凡团体捐助人民币累计达5万元以上者,其法人(或法人委托)代表可任一届委员,10万元以上者可2届连任,余类推┅┅,20万元以上者即为永久性委员单位;

(4)无论个人或团体,其捐助金额均在长安大学教育基金会、张伯声基金网站、长安大学校友会网站、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网站等予以公布,并颁发荣誉证书,同一捐赠者在不同年份的捐赠金额均可累计。

五、基金、利息的使用、奖励范围与比例

张伯声基金和利息主要用于“张伯声奖”、张伯声基金及构造研究会所从事的学术活动与科技服务等工作。

张伯声基金设有“张伯声奖”,目前共设有四个奖项:大学生奖、研究生奖、科技奖、特别贡献奖等,未来计划增设:野外贡献奖、找矿突破奖等奖项,旨在弘扬张伯声爱国奉献、坚韧不拔、谦逊好学、求真务实、敬业创新的精神,激励广大学生、研究生、地质科技工作者、地学教育工作者、野外调研勘查者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科教创新、教书育人、攻克地球科学难关、贡献祖国和社会科教事业,推动地球科学和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张伯声基金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张伯声基金已纳入长安大学教育基金会,倡议继续面向社会各界,借助长安大学基金会、校友会和社会科技界、教育界、工程界等多方面力量,扩大筹措张伯声基金与资金规模,奖励更多地学科技新秀。

(本章程原名为《张伯声地质构造学基金会章程》,并于1992年3月28日“第四届全国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术会议”大会通过;于2000年3月18日第二届基金管委会修订通过;于2019年12月7日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2021年1月8日第三届张伯声基金管委会换届会审议修定,2021年4月17日张伯声论坛会通过实施。2023年7月为长安大学教育基金会提供保存文件时,稍有文字修饰。)



张伯声基金管理委员会

2023年7月10日